2025年5月,世界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巨变。
在英、法、德、意、西——这片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以领先特斯拉6600多辆的绝对优势,闯出一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之路。英国销量同比激增408%,德国市场狂飙824%,西班牙销量更是达到特斯拉的三倍。同步在亚洲,新加坡全品牌销冠、泰国月销近6000辆、日本进口车前十……比亚迪的全球版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电动化布局再提速。
然而,这份耀眼的成绩单,并非一蹴而就,它铺就的是一条浸透汗水与智慧的荆棘长路。
在质疑声中扬帆启航
时间倒回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车扬帆出海,迎接它的却是冷眼与高墙。国际舆论场充斥着对中国品牌的刻板印象,“水土不服”“缺乏认知”是常见的标签。更严峻的是现实壁垒:欧盟挥动“反补贴”大棒,比亚迪成本压力骤增;海运命脉被国际巨头扼住,运费飞涨,“一舱难求”成为常态。就在不久前,仍有声音断言比亚迪“在欧洲失去了魔力”,“无法撼动特斯拉和本土巨头”。
比亚迪初闯英国时,毫无知名度,大经销商集团合作意愿低,经销商融资也面临很多挑战。通过高频拜访经销商、产品试驾、跑遍多家银行磨出授信,以及跟经销商共创本地化营销方式等措施,比亚迪克服重重困难,从个位数的经销商门店,发展到如今的几十家;从比亚迪追着经销商求开店,发展到如今经销商排着队为比亚迪开店。
扎根寻找破局之路
面对重围,比亚迪展现了中国企业特有的坚韧与远见。没有捷径,唯有扎根破局。
本土化破壁:当高额关税如冷水浇头,比亚迪果断决策。2023年底,在欧盟加税后火速宣布在匈牙利建厂,成为首个在欧盟本土设厂的中国车企。今年更在布达佩斯成立欧洲总部与研发中心,实现从“产品输出”向“技术引领”和“本地融合”的跨越,“中国制造”深度融入“欧洲智造”。
自建海上“长城”:为挣脱海运枷锁,比亚迪斥巨资打造了8艘巨型滚装船,其中“深圳号”全球称冠。这支劈波斩浪的自营船队,牢牢掌握了供应链的自主权。
与用户始终在一起: 三年间,比亚迪深耕欧洲市场脉搏。从最初的ATTO 3,到海豚、海豹,再到今年5月精准切入小型车市场的“海鸥”,产品矩阵快速扩充至10款。350多家经销商网点星罗棋布,让选择触手可及。
长夜之后是格局重塑
长夜耕耘,终迎破晓。四年间,比亚迪从欧洲年注册量仅1000多台,飙升至2024年的近6万台,增长近60倍!2025年,欧洲主要国家市场月销更是达到数千台,前4个月总销量已超5.5万台,接近去年全年,欧洲市占率突破6%。亚洲市场同样捷报频传。海外主流媒体开始聚焦其制胜法宝:领先的DM混动技术、革命性的兆瓦级快充,以及精准的产品矩阵。但凡试过车的法国人,都从不信任“中国制造”到主动发社交媒体点赞;今年5月海鸥上市时,法国所有门店更是抢着办活动。CNBC惊叹其正在“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比亚迪的海外逆袭,远不止于商业成功。它是一束强光,照亮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蜕变。当中国品牌凭借扎实的技术、灵活的战略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在巨头林立的全球腹地重塑竞争逻辑时,世界汽车产业的版图已悄然改变。比亚迪的出海故事,是中国智造崛起的生动缩影,向世界宣告:荆棘长路的尽头,终有星辰闪耀。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行业信息,仅供参考。)
https://auto.cnr.cn/hy/20250620/t20250620_527221091.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