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疆持续巩固拓展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在去年锁边“合龙”的基础上植绿扩边479万亩,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围脖”越发厚实。
记者从6月24日举行的新疆“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推进会上获悉,今年新疆通过科学确定适沙作物、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增加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110米至7500米。
新疆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水定绿,综合运用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模式,巩固提升“锁边”成效。
在政策支持上,政府聚焦阻击战难点、堵点问题出台的“沙九条”政策,有力保障用水用电用地等要素。自治区、兵团财政每年安排近1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阻击战新增治沙任务;创新用水保障,充分利用南疆河流洪水资源,并加大微咸水开发利用力度,有效保障阻击战生态用水。
在社会效益上,“谁造林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明晰了产权,有效调动了大企业、大集团、农牧民等防沙治沙主体的积极性。在和田地区,76万亩沙化土地“划拨到村、确权到人”,受益群众超过5万人。
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在防沙治沙中获益,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和主动性。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26岁的护林员努尔古丽·艾海提告诉记者,“每月工资3000元,年底还有肉苁蓉收益分红。现在年轻人抢着当护林员,沙漠里有了‘铁饭碗’。”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茂密的玫瑰花带沿G315国道两侧绵延,朵朵粉色玫瑰点缀绿丛间。截至目前,南疆农牧民利用沙漠周边的沙化土地种植肉苁蓉、沙漠玫瑰等特色经济作物624万亩、产值突破300亿元,带动30余万人稳定就业,促进人均年增收3000元至4500元。
此外,光伏治沙也使荒漠沙地正在向资源能源宝地转变。在喀什地区,当地已完成光伏治沙19.4万亩,累计并网规模648.6万千瓦。(记者关俏俏)
https://politics.gmw.cn/2025-06/25/content_38113121.htm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