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同江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创新构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构建“秸秆-饲料-养殖-有机肥-农田”的绿色循环体系,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走进金川乡金江村的肉牛养殖基地,成群的西门塔尔牛正悠闲地在宽敞的围栏中漫步。在基地的繁育区,一头母牛刚刚顺利诞下一头约80斤重的牛犊。饲养员王大丰忙碌地穿梭在牛舍间,脸上洋溢着喜悦。他说:“目前已经差不多繁育90头牛了,最重的牛能达到1600~1700斤。”
金川乡金江村的肉牛养殖基地(同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喜人的景象,正是金江村创新推行“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参与”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结出的硕果。通过引进专业养殖企业——同江市犇胜牧业有限公司,建立标准化养殖体系,金江村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散养向现代化规模养殖的转型升级。
在创新肉牛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下,金江村形成了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村民种地产生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经过加工变成优质饲料,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而肉牛产生的粪便,则通过科学处理变身有机肥料,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这种“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子。
同江市金川乡金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强说:“我们村里现在有两个肉牛养殖基地,其中安格斯牛养了60头,西门塔尔牛一年创收21万元。这些创收80%用于扶贫分红,20%用于村集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我们村其他产业还有羊舍、光伏产业和富硒米仓储。日后,我们村计划让剩余的养殖散户加入集体养殖中,形成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
“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参与”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同江市在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方面开辟了新的篇章。同江市将继续以产业为抓手,走稳种养循环、生态富民的新路子,真正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https://hlj.cnr.cn/dsdt/20250625/t20250625_527228459.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