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消费者在查看鸡腿冰淇淋包装信息。
闫 利
□ 本报记者文/摄
随着全国多地气温持续攀升,冰淇淋市场也逐步“升温”。咬一口“鸡腿”是芝士奶油味的;吃一口“芒果”,牙齿差点崩掉,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直呼“被骗”。冰淇淋正以令人瞠目的形态颠覆着人们的传统认知,从栩栩如生的“牛排”“汉堡”“爆米花”,到整颗冷冻的“芒果”“柿子”“凤梨”,冰淇淋市场正掀起一股强劲的“真伪”辨识风潮。视觉上的“欺骗”艺术与原料上的健康坚守,正被各大品牌巧妙地融合,为冰淇淋这一传统消暑产品赋予新价值。“仿真创新”能否成为冰淇淋品类的细分突围之路?面对健康意识不断崛起的消费者,什么样的冷冻饮品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
所见非所得 冰淇淋开启视觉盛宴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冰淇淋!”日前,记者刚一进入北京市丰台区首航超市南顶路店,就在出入口处注意到有消费者在挑选冰淇淋,并拿着一款产品对同行的朋友说,“要是去掉包装袋,我能肯定这个大鸡腿冰淇淋完全可以在真正的炸鸡腿堆里隐身。现场看到实物的冲击力比刷短视频时强太多了。”
该消费者对记者说,之前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了不少这一类型的“仿真冰淇淋”。牛排冰淇淋纹理分明,淋上酱汁几乎可乱真;汉堡冰淇淋层次丰富,还可以用微波炉“叮”一下。第一反应是太适合拍照打卡了,也好奇它真正的味道和口感。
记者注意到,今年夏天,看起来像鸡腿、汉堡、牛排等食物的仿真冰淇淋出现在各大商超、便利店。以鸡腿冰淇淋为例,其价格在5—10元,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鲜。某便利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夏天,冰淇淋价格依旧亲民,一元一根的种类有不少,一些创新产品的价格会高一些,但也有很多消费者购买,高峰时间段一上午能卖出十多根。
某冷饮批发商告诉记者,只要食品安全有保障,这类创新形式本身无可厚非,还会在一段时间内迅速发酵。这种“所见非所得”的体验,迎合了年轻消费群体追求新鲜感、热衷社交传播的心理需求,也是品牌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品类细分突围的重要策略。
http://www.xfrb.com.cn/article/food/10593838871140.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