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6月26日电 北京市平谷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日前召开,会议总结全区以墨水屏智能终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平谷区教委供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玉顺,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等领导出席会议,全区各中小学党政正职、主管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及教师代表共300余人参会。
作为全市率先规模化应用墨水屏智能终端的区域,平谷区自2025年2月起在3所中学22个班级开展试点,构建起“大平台、小终端”智慧教育体系。会上,平谷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子腾介绍,试点通过墨水屏终端与区级数字教育平台协同,实现了三大突破:学生日均自学时长增加15分钟,个性化学习手册精准推送;教师依托终端设计超3.7万份原创智慧作业,覆盖231.4万人次学生;多层级数据看板助力教育部门科学决策,推动资源均衡配置。
现场展示了语文、数学学科的墨水屏辅助教学场景,学生通过终端实时互动、动态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借助即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肯定。
据了解,平谷区墨水屏智能终端项目通过“终端+平台+资源”一体化设计,构建了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智慧教学闭环,成为北京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对平谷区的实践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平谷区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积极践行者,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样本。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有序组织学生接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技术管控与保护;二是关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改革,构建通识教育体系提升师生素养;三是推动课程融合,将人工智能理念融入课程建构,夯实育人根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玉顺认为,平谷区墨水屏辅助教学场景展示“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强调需进一步挖掘多场景应用潜力,推动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流程。
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指出,平谷区“人工智能+教育”是贯彻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生动展现了区域特色“六堂课”中“创新课”的阶段性成果。他强调,“人工智能+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主动选择,是提升课堂效率、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手段,更是平谷教育实现“弯道超车”的金钥匙。
针对下一步工作,他要求,一要强化教师能力建设?,引导教师学习研究人工智能应用策略,加强培训教研,提升数字素养与融合创新能力;二要注重教学实效落地?,以学生实际获得为检验标准,优化课程设计,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学习需求;三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人工智能+教育”探索纳入学校评价和绩效考核,推动智能设备“进课堂、常使用”。
据悉,平谷区在全市率先设计并常态化开设4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共64节)。2025年9月,墨水屏终端将覆盖初一年级,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全区,系统性重构“教、学、评、育、研、管”六大场景,释放数据潜能,推动教育全流程智能化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http://www.bj.chinanews.com.cn/news/2025/0626/99648.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