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种空间”:大学生科技助农,青春在智慧农业中绽放

来源: 中国IT科技网   发布时间:2025.05.26

近日,一群来自山东泰山学院的本科生团队,他们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研发的“智种空间——数字化集约型水培生产管理解决方案”引发广泛关注。

该项目不仅攻克了水培种植行业的多项技术难题,更在研发过程中展现了青年学子从课堂走向田野、从理论迈向实践的成长足迹,生动诠释了“科技育人”的深刻内涵。

破题行业痛点,用科技守护“菜篮子”

随着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传统水培技术因自动化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升级。面对这一挑战,来自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物理学等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组成“智种空间”团队,深入山东潍坊、泰安等地的37家水培基地调研。他们发现,农户常因人工配比营养液不精准、设备运维成本高而发愁。团队成员边金铎回忆:“看到农民们一遍遍手动调试设备,我们下定决心要用所学知识改变现状。”

创新突围: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硬核科技”

团队历时两年攻关,将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初步在光周期调控,通风控温等制动功能实现了作物全周期无人化种植,研发出三大核心创新:

“会学习”的植物数据库: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数万组生长数据,为不同作物定制光、水、肥方案,使生菜生长周期缩短至18天,节水率达96.3%;

“不断线”的智能管理系统:

采用改良CAN总线技术,支持大型管理架构,解决了传统设备“一损俱全”的难题;

“白菜价”的高精度配比方案:

自研低成本蠕动泵系统,配比精度达0.1ml,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农户用得起、用得好。

育人实践:在泥土中“种”出成长

项目背后,是青年学子扎根实践的生动故事:

跨学科碰撞:

通信工程专业的武昊负责硬件设计,物理学专业的边金铎优化光谱算法,多学科交叉让创意火花频现。“我们常为技术方案争论到深夜,但正是这种碰撞让系统更完善。”队长张耀威说。

田野课堂:

团队在泰安友邦田园综合体100平方米试验田中反复调试设备,历经3次迭代,从初代样机故障频发到最终实现“无人种植”。“亲手看到生菜在系统管理下茁壮成长,比任何课本知识都震撼。”成员荆晓羽感慨。

成果落地:

科技惠农的青春担当项目已获8项国内外专利,在寿光、临沂等地推广应用,帮助农户增产超30%。更令人振奋的是,团队主动走进潍坊王家留营村,义务为农户升级设备。“以前每天要花3小时配营养液,现在手机一点就能自动完成!”村民王大叔连连点赞。此外,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创计划,获“挑战杯”山东省特等奖等20余项荣誉,并被《中国青年》专题报道,成为高校“双创”育人的典范案例。

从实验室的精密电路到田间地头的智能大棚,从青涩学子到技术能手,“智种空间”团队用科技之光照亮现代农业之路,更在躬身实践中书写了青春最美的注脚。正如团队宣言所说:“我们种下的不仅是蔬菜,更是对土地的热爱与创新的信仰。”这堂走出校园的“大思政课”,正激励更多青年学子以智慧与汗水,绘就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http://www.zgitkj.cn/xinwen/810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