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日,以“新材料-新‘烯’望-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北京新材料大会暨第七届京津冀石墨烯大会在北京房山召开。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本届大会不仅是对新材料领域前沿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房山区以石墨烯产业为纽带,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创新驱动:石墨烯产业集聚释放“协同动能”
房山区地处首都西南门户,距北京市区20公里、大兴国际机场50公里、雄安新区70公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
房山区石墨烯产业的崛起,是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果的缩影。依托良乡大学城和窦店高端制造业基地的“前研后产”模式,房山已构建起覆盖研发、中试到量产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区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市级2家,初步形成以石墨烯润滑材料、宽温域电池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在第六届大会上签约的“京津冀碳谷”项目,现已落地房山,通过整合海淀的研发优势、怀柔的薄膜制备技术以及津冀的产业化资源,三地形成“研发在北京、转化在津冀”的协同格局。
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房山属地企业与津冀累计开展合作项目19项,总投资额达166亿元,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实现京津冀区域采购额超250亿元。
机制突破:构建“一小时”产业生态圈
房山区在京津冀协同中的枢纽作用,源于其“硬联通”与“软衔接”的双重突破。在基础设施方面,108新线高速等道路建设加速推进,“一小时”通勤圈让三地人才、技术、资本流动更加高效。生态共建方面,大石河、拒马河流域防洪体系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筑牢屏障。
政策协同的创新更显深意。近年来,房山区会同河北涿州、涞水共同编制房涞涿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资源共享。例如,房涿涞高精尖产业园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吸引保定电力及新能源装备集群企业入驻,实现京津冀储能产业互补发展。
产业融合方面,房山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协同,聚焦绿色能源、新材料、低空产业等领域,着力打造优势产业经济廊道,大力推动卫蓝固态锂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海博思创、新源智储等新型储能企业,做大做强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集群。
生态赋能:从单一材料到全产业链
据介绍,本届大会在历届大会基础上,全面升级为涵盖领域更为广泛的新材料大会,从单一材料迈向多维度新材料生态协同发展,以更广维度、更高站位、更强合力,推动北京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大会还设置了“1+4+N”活动框架,40余家央企、国企及高校集中展示了百余项最新成果,涵盖新能源汽车材料、电子信息器件等前沿领域,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搭建桥梁。
“我们看中的不仅是房山的区位优势,更是这里构建的产业生态。”房山区一家落户企业表示。
这种全产业链布局的背后,不仅标志着房山石墨烯产业从单一材料向多维生态的跨越,更体现出房山“四大产业集群”的战略支撑作用,通过推动实施“链长制”,绘制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链图谱,不仅推动了燕山石化、京东方、海博思创、新源智储、卫蓝新能源等领军企业与各产业链的深度协同,更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http://www.takefoto.cn/news/2025/05/27/11177170.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