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伏牛山麓,洛阳市嵩县白河镇上庄坪村万亩大叶百合进入盛花期:乳白与淡紫相间的花瓣随风摇曳,如云似雪的景致吸引游客驻足拍照。村民们穿梭在花田中,手持竹篮采摘百合花,“这花既能卖钱,又能赏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大叶百合,喜凉爽阴湿环境,其鳞茎药食同源,兼具观赏与经济价值。在洛阳市嵩县,这株“山野精灵”被赋予了新使命——从深山野生到规模化种植,从单一药材到农文旅融合“金钥匙”,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从矿产老板到“花海掌门” ,今年63岁的返乡创业者席太平是这场蝶变的见证者与推动者。2019年,席太平毅然放弃矿产事业,返乡包下荒山,带领村民种植大叶百合。
“刚开始村民都质疑,觉得种地不如挖矿来钱快。”席太平回忆,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他以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三金联动”,让村民拿到了真金白银,村集体也有了可观收益。
“种百合比挖矿更长远!”席太平算了一笔账:一亩百合年产鳞茎300公斤,按市场价2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达6000元,是传统作物种植的六七倍。
更让席太平自豪的是,合作社开发的百合干、百合粉等产品已入驻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十分可观。如今,合作社累计带动近700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昔日的矿老板成了远近闻名的“百合大王”。
不止于此。一朵百合延伸出的新业态势头正劲:当地连续三届举办百合文化艺术节,让“伏牛山百合”IP破圈传播; 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推广林下套种模式,亩均收益提升近三成;“百合小镇”药膳体验等研学课程场场爆满,还能入住林下民宿感受“夜听虫鸣、晨观云海”的诗意。村民们感慨:“过去村里人外出打工,现在城里人进山度假,角色互换的背后是产业之变。”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强调,要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将着眼全产业链,让一朵花发展成为‘产业之花’‘富民之花’。”洛阳市嵩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探索百合康养小镇、自然教育营地等新业态,让伏牛山深处的百合花越开越艳,为乡亲们铺就更宽裕的致富路。
http://www.ha.xinhuanet.com/20250529/39f72159ff7e4ae1978fcc3c63fc6a4b/c.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