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杜亚丽 尹长俊)近日,由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联合企业及多所中高职院校,围绕数智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会上,院校代表分享了育人模式创新及落地成效,企业代表分享了定制班毕业生成长为技术骨干的案例。后续,各方计划拓展合作院校,开发新资源,深化产学研,推动创新模式惠及更多院校。
一直以来,吉林省职业院校在数智人才培养上存在协同育人机制低效的问题,校际、校企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作,教学资源分散,严重制约数智人才培养质量。
为打破这一困局,吉林省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牵头单位,推进了“1+N+X”育人共同体建设,探索出“跨校协同 教研赋能 思政润化”的数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为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吉林省成立职教教师教育等研究基地,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数智技能人才培养专题研究。以基地为依托,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联合组建教研团队,开展“跨校协同、教研赋能、思政润化:职业院校数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并获立吉林省中华职教社2025年度重点课题1项,获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
在改革进程中,相关院校共同推进课程思政系列探索教材开发,目前已示范性出版《教育学原理新编》《会计学原理新编》等14部兼具理论深度与思政特色的校本教材。此外,校企双方共同投资50万元打造育人平台,推进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该资源库于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收录143门课程、1686个资源案例。
“目前,数智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已在省内5所职业院校12个专业推广应用,学生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显著提升,充分彰显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显著成效,为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德技兼修人才筑牢根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甄国红说。
https://edu.cnr.cn/list/20250711/t20250711_527256220.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