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会率先发布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策划制作的《大健康影像志》大型融创节目。该节目将围绕“身体即文化,健康即文明”核心理念,构建“国医引领、药食同源、康养兴农、医牧同兴”等八大篇章,形成中医药价值体系在新时代的多场景表达机制,并以节目为核心,联动媒体矩阵赋能大健康产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欧阳海洪在致辞中指出:
“中医药不仅是一套疗法系统,更是一种文明路径。《大健康影像志》以国家级广电平台为主阵地,是一次以影像表达文明、以故事还原哲学的传播战略部署。”
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少将朱士俊则强调:
“作为一位长期服务于军队医疗体系的工作者,我看到中医药在高原、战备、伤病恢复等实际场景中持续发挥作用。《大健康影像志》的意义不只是讲医术,而是讲信仰、讲温度、讲可用性,它让中医药被看见,也让健康治理有了文化坐标。”
该节目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机,并同步与全国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地方园区展开共建计划,打造一套“可传播、可共学、可转化”的国家级中医药内容平台。
三大中医药项目同步发布,构建“健康中国”战略协同新引擎
——2025全国中医药系统化合作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北京 · 2025年5月25日
以“传承创新、健康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系列活动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现场重磅发布了由百年紫丹健康产业(丽江)集团联合多方发起的三大中医药核心项目——“第三届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与“中医药春节联欢活动”。
这三项活动将于2026年1月落地云南丽江,并同步启动全国合作机制、八大赋能体系、分会落地网络,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内容、产业、文化、传播四位一体的战略平台。
三大板块联动发布:大健康产业系统工程正式启动
此次发布会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承办,现场举行《大健康影像志》节目概览发布后,三大核心项目正式启动,成为全场关注焦点。
在推介发布环节,百年紫丹健康产业(丽江)集团创始人邓紫丹介绍,“第三届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将围绕“百县联动、项目落地、协同创新”三大目标,建立集产业链梳理、技术转化、政策对接、人才支持于一体的落地型平台。“这是一次不办展会办机制、不搞论坛做系统的改革探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房书亭则在推介“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时表示,博览会将突出“六大品类集群展+多元供采对接+科技转化闭环”,推动中医药从产品端、应用端、流通端全面对接新场景与大市场,真正“让中医药进入产业叙事,而非停留在文化讲述”。
社区杂志负责人社区文化杂志副主编 吴万军提到了依托《社区文化》杂志,推动中医药回归百姓中间,通过组织专项案例征集、联合教育单位出版社区中医故事、发起文化建设专项扶持倡议等三项任务,助力中医药成为可体验、可传播的社区日常文化,实现其广泛的社会价值与文明传承。
世卫传统医学科学院国际中医教育中心主任李传华提出,2026年“中医药春节联欢活动”将借助春晚这一高流量平台,融合非遗、中医技艺、青年表达、国际传播等内容,打造“全球化传播语态下的中国健康文化名片”。
八大权益矩阵发布:构建内容+资源+渠道+传播“四维共建”机制
发布会现场,百年紫丹健康产业(丽江)集团董事长刘宏刚发布了“大会八大赋能权益体系”,涵盖内容授权、媒体曝光、品牌IP共建、电商渠道对接、专家资源调配、短剧联动植入、抖音健康矩阵直播及国际传播板块资源。
该体系将全面向参与三大活动的地方政府、中医机构、非遗代表、企业品牌、科研院校及个人创作者开放,形成“一站式参与、系统性服务、可持续连接”的运营模式。
分会联盟签约落地,全国网络联动共建
发布会现场,组委会与来自北京、广东、四川、河南、江苏、陕西、重庆和泰国、老挝等首批国内协同分会场及海外国家级分会场代表进行集中签约,标志着“大健康系统共建机制”全球网络正式启动。
各地分会将承担活动分区域筹备、招商推荐、专家资源共享、场景转化联动等工作,未来还将开通“中医药分会共创接口平台”,逐步向全球延伸。
文化IP助推:现实题材短剧《纳西木府》正式发布
本次发布会上,还同步推出由北京剧头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剧有钱传媒制作的36集现实题材短剧《纳西木府》,以“药草民族·青年医者”为主线,展现传统医学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张力与生长路径。该剧将与三大活动进行内容联动,开启“影像+场景+传播”三位一体的文创融合实践。
战略启动 · 倒计时2026
在所有嘉宾共同见证下,发布会正式举行三大项目联动启动仪式,宣告本次大会系统化协同机制正式运行。
主持人在结束语中表示:“三大活动不是三次事件,而是一套全球协同战略的三个接口。我们期待2026年丽江再会,带着更多内容、更多成果、更多信任,共同推动中医药成为世界理解中国文明的一扇大门。”
https://www.cet.com.cn/wzsy/kjzx/10211605.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