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营养补充食品有了国家标准

来源: 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20

制图:周鸿斌

“俺妈前阵子胸闷气短,瘦了许多,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营养不良。”8月14日,郑州市民李明(化名)向记者反映,他的母亲平时不缺吃喝,还不时在网上买“补品”,患上营养不良实在让他费解……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的营养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近日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更使得这一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关于老年人补充营养有哪些常见误区,意见稿对普通人来说有哪些指导意义,又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易被忽视的“隐形饥饿”】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当今社会的物质生活相对富足,老年人应该不缺营养,但实际数据却触目惊心。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的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3存在营养不良问题。这意味着中国老年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可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而进一步加剧。

“老年营养不良如同‘温水煮青蛙’,比较隐蔽,常常被人忽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梁锐介绍。一项针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意识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听说过“老年人营养不良”这一概念或对其含义理解模糊,仅有不到30%的老年人能够准确识别出营养不良的常见症状。甚至在已经确诊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的老年人中,也只有约40%的人意识到自己的营养状况不佳并主动寻求医疗或营养干预。

“这些数据反映出老年人群在营养健康管理上的严重滞后。”梁锐说,比较常见的是,不少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习惯于“将就”,常以剩饭、速食或粥、馒头、面条等简单食物应付一日三餐,很少摄入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虽说看上去“吃饱”了,但实际上人体细胞还在“忍饥挨饿”。

“除了造成肌肉力量减弱、运动功能减退,营养不良还会带来伤口愈合延迟、免疫功能损伤,也可能殃及心血管及胃肠功能,导致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梁锐介绍,营养不良从多维度摧毁着老年人的健康防线,不仅给个人带来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更在家庭护理、医疗资源消耗等方面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

梁锐提醒,如果出现非自愿性体重减轻、肌肉萎缩、皮肤与黏膜变化、认知与情绪异常,或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等消化问题,就需要考虑营养不良的可能性,及时就医。

【有待矫正的营养误区】

“与儿童、青少年和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群的营养不良状况因人而异,个体化特征更为突出。”梁锐说,除了年龄增长导致的生理机能退化,以及疾病与药物影响胃肠道对食物及营养素的吸收,一些观念误区也是造成老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比如十分流行的说法“千金难买老来瘦”,就带有很大的误导性。“部分老年人一味追求低体重,长期保持低热量摄入或过度清淡饮食,蛋白质和脂肪就会吸收不足。”梁锐介绍,体重丢失往往是营养不良和健康状况恶化的征兆信号,增加患病、衰弱、失能乃至死亡风险。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标准》中的定义,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值建议维持在22.0—26.9。在BMI值正常范围内,稍高的体重反而能提供更好的疾病抵抗力和生存率。

依据科学解释,营养不良不仅包括种种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足,也包括过度摄入特定营养素造成的营养过剩。“比如一些老年人笃信补钙越多越好,而过量补钙可能引发高钙血症、肾结石、血管钙化,影响铁、锌吸收。”梁锐说,在日常门诊中,不乏盲目补充营养的案例。如许多老年人大量摄入某种被认为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红枣、核桃、蜂蜜等,而忽视了其他重要营养素的摄入,不仅无法全面改善营养状况,反而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台的意见稿,明确将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定义为以乳类、乳蛋白制品、大豆、大豆蛋白制品中一种或以上为食物基质,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食品原料制成的适应老年人群营养补充需要的特殊膳食用食品。“这一定义上意味着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区别于普通食品,更不等同于零食和保健品。”在梁锐看来,这对于“把保健品当饭吃”等错误认知具有重要的矫正意义。

【日渐完善的行业规范】

意见稿将维生素A等10种营养素列为必需添加成分,维生素E等13种营养素列为可选择性成分,且对营养成分范围值以及禁用成分严格限定。此外,意见稿规定食品应标注“老年营养补充食品”“本品不能代替正常膳食”“与其他同类产品同时食用时应注意用量”等。凡此种种,既保证了老年营养补充的精准性与全面性,也从消费端规避了滥用风险。

“近年来,老年营养健康需求快速增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业标准缺失、夸大宣传、消费者认知混淆等问题,缺乏权威指引。”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林永然认为,意见稿的落地将推动老年营养食品市场从无序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梳理资料不难发现,从2016年《老年饮食摄入功能障碍人群配方食品》立项,到2018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老年食品通则》公开征求意见,再到今年的意见稿出台,标志着政策从顶层设计迈向技术实操。这既呼应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老年人群营养改善”的要求,也是应对老龄化困境的关键落子。业内普遍认为,作为我国首个针对老年人群营养补充食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意见稿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关键空白,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市场“无标可循”的局面即将终结。

“意见稿正式实施后,将成为食品安全新的‘红线’和行业发展的‘助推器’,更好满足银发族的健康需求。”林永然表示,随着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明确,将有助于减少劣质产品生产和虚假宣传,全面提高老年营养补充产品的市场信任度;还将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刺激企业开发差异化产品和定制化配方,推动功能性营养食品的技术升级和研发迭代,从而进一步扩大老年营养市场规模,惠及更多老年人。(记者 赵大明)

http://www.ha.news.cn/20250820/04a09987419f45ed8f57b29353c4f5c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