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产电影《捕风追影》获赞“近十年最好看的动作片” 成龙梁家辉“打”出新高度

来源: 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21

电梯里的跟踪与反跟踪戏。

导演杨子。

京产电影《捕风追影》上映5天,票房破3亿元,被观众誉为“近十年最好看的动作片”。日前,该片导演、编剧杨子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捕风追影》想将那些闪光的“老手艺”呈现在观众面前,“时代的风云呼啸而过,但有些老手艺和优秀传统品质值得被书写”。

当“跟踪”遇到AI

杨子几年前拍摄了宠物题材电影《宠爱》,后又与成龙合作《龙马精神》,他擅长将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温暖刻画得温馨动人。“但我其实是一个资深动作电影迷,也是看着成龙大哥的电影长大的。”杨子说,拍摄一部动作犯罪片是自己一直心心念的计划,他希望能够在这类电影中将娱乐性和角色魅力结合得更好,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积累,直到等到了拍摄《捕风追影》的机会。

《捕风追影》改编自2007年银河映像出品、游乃海执导的电影《跟踪》,杨子当年特别喜欢这部电影。2013年韩国翻拍了《跟踪》,让杨子看到了这部影片在商业开发上的可能性,“我这次想把它变得更商业类型化一点,同时,原来的故事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必然要进行改变和深化。”

最终,《捕风追影》在《跟踪》基础上,架构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影片开始,犯罪团伙居然在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监视下突然消失,让警方的破案进程一下子陷入僵局。关键时刻,成龙饰演的退休跟踪专家黄德忠被警方重新启用,他建议成立“跟踪队”,对可疑分子进行实时跟踪,故事由此展开。

让老手艺被年轻人看到

AI时代,“人盯人跟踪”还有必要吗?这是摆在影片面前的首要问题。在杨子看来,答案毋庸置疑,“我们以前非常依赖的一些传统手艺可能会被高科技取代,这无可厚非,但相比只追求效率和算法的高科技,那些老手艺中蕴藏的人性温度和情怀却是后者无法超越的。”

这正是杨子想在《捕风追影》中重点展现的内容。他在《龙马精神》中,致敬了逐渐式微的传统“龙虎武师”精神,这份情怀延续到了《捕风追影》,“那些传统手艺,是人类自身能力突破极限后形成的技术和功夫,它们只是被慢慢边缘化了,但我的态度是不应该忘记它们。”

在《捕风追影》中,黄德忠利用经验,挑选了何秋果(张子枫饰)等年轻司警,组成“跟踪队”,与盗贼团伙展开一场高能追逃大战。“我写这个故事,就是想设定一个特定情境,让这些看似过时的人物和技术再次出山,让观众重新领略它的魅力,也用它作为一个启发,启发对这些东西已经有点无视的年轻人,让老手艺成为让年轻人变得更强的加分项。”在杨子看来,不管是片中新旧技术冲突还是新老两代人的观念冲突,“最终是一种融合,一种传承,一种延续,我觉得这是一件最美丽的事情。”

老戏骨碰到新细节

片中,成龙饰演的黄德忠和梁家辉饰演的傅隆生无疑是重点角色。黄德忠过去是跟踪专家,但因一次意外事件失去了战友,从此背上心理阴影;傅隆生心狠手辣,又非常谨慎,从来没被抓住过。但两人都对现在的高科技感到陌生,保持审慎的态度。

作为资深优秀演员,成龙和梁家辉都在银幕上留下了无数经典角色,就像是观众的两位老朋友,“他们的人生阅历和表演赋予角色厚度和可信度,让观众愿意去解读他们的人生,去相信他们,最后被感动。”杨子解释,黄德忠和傅隆生虽正邪不两立,但身上有不少共同点,“他们太了解对方了,但片中不同的阵营让他们必然要对立,这是一种既感动又唏嘘的感觉。”

《捕风追影》是一部动作片,但片中充满生活细节,比如黄德忠在菜市场遇见傅隆生的一场戏,简单的对话背后满是压迫感和戏剧张力。“商业类型片也不能悬浮,要在现实生活中汲取经验和阐述人生,这也是我一贯的创作风格。”在杨子看来,观众对片中生活场景的切身了解,往往影响到观影感受,“电影里的细节就是生活中那一点鸡毛蒜皮的微末东西,正是这点东西,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爽感,觉得自己离这件事并不远。”

《捕风追影》是一部集大成的动作片,跟踪与反跟踪的猫鼠游戏,街头巷尾的生死追击,房间里吃饭戏份的见招拆招……杨子认为,高手对决往往不只是拳头和武器之间的对打,有时候面对面的交锋更加惊心动魄,“我非常热衷去创造这样的一些戏剧场景,它不但有张力,还有特别多的可能性,那一刻观众不知道故事将会往哪个方向走,这种未知感是很好的戏剧手段。”他透露,片中不光文戏是困在一个空间里,最后高潮的打戏也是困在一个空间里,“这会营造一种宿命感,这种戏剧张力是挤压出来的,也会让观众沉浸其中”。(北京日报记者 王金跃)

http://www.news.cn/ent/20250821/2905addc7d654d32ad20faae126a645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