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0日电(杨丽)8月19日,以“黔椒兴业·辣享世界”为主题的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贵州遵义举行。在“圆桌对话”环节中,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科研院所代表、龙头企业代表及媒体代表以“产业协同与乡村振兴”为主题,共同为贵州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图为研讨会“圆桌对话”现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东升建议应不断强化辣椒企业主体地位,引导科研院校与辣椒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凝练创新选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推动辣椒产学研融通创新,使辣椒企业和辣椒产业往前端走,科研院所往后端走,双向奔赴,畅通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他特别强调科研院所在打通“最后一公里”时需注重政策和市场协同发力:一是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政策一致性;二是以企业为主导,推广“企业点菜-科研院所做菜”等创新组织模式;三是探索市场化成果转化与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加大贵州辣椒新质生产力宣传,为贵州辣椒科技创新赋能持续营造友好环境。
针对政策资源该如何精准“滴灌”产业链薄弱环节的问题,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建议应在政策、产业两端共同发力。在政策端,一是一链一策,精准施策。要根据产业链方式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支持政策。二是数字赋能,穿透扶持。应充分利用各种数据信息,实现政策资源的精准投放。三是协同各项资源,强化政策集成,形成合力。在产业端,一是可通过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小微企业,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众多小农户,提高产业的协同水平;同时将政策支持与带动效果挂钩,从而实现逐级渗透,形成涓滴效应。二是要提升产业集群集聚水平。建设产后加工集中区,集中政策资源改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条件,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贵州省辣椒产业协会会长、中国辣椒城负责人付陆提出,在产业发展上要聚焦生产端突破与价值提升两大方向。第一,在生产端突破方面,要服务好农户,选好品种,推广科学化种植。第二,要做强品牌,企业应在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同时延伸产业链,通过与更多产品结合,开发出更多单品,这也是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的机会。他认为,未来贵州辣椒产业发展需形成政府、企业、市场的合力,通过提高单产与品质来稳定农户收益,形成“种得好-愿意种”的良性循环。
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祥文认为,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聚焦三大核心路径。第一,以“科技种椒”夯实产业根基。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联合攻关突破性品种;加大对标准化、机械化种植辣椒栽培技术的推广;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乡村车间”的订单种植模式,确保原料品质稳定可控。第二,向精深加工要“黄金价值”。通过技术破壁(精深加工)、链式协同(“种植基地+合作社+加工厂”直通机制)、共享升级(共享中试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第三,用“辣椒+”激发衍生价值。通过品牌突围、渠道革新和融合裂变等方式,激活多元衍生价值,将“辣博会”IP转化为常态化、场景化体验经济,让辣椒成为三产融合新引擎。
对于促进产业协同和乡村振兴,新华社高级编辑张长安认为,媒体应主动融入产业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从原来的以“单一信息传播”为主转向“全产业链赋能”,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推动产业发展、预防风险隐患、促进问题解决。他认为,除了辣椒产业本身外,遵义的红色基因、良好的生态、产业富民效应等都很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媒体+产业”“媒体+市场”“媒体+品牌”“媒体+科技”“媒体+文化”等多种形式,将促进媒体全面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完)
http://www.chinaso.com/lby/ad_detail/20250820/3855153_1.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