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的IT系统,如同一个庞大而古老的王国:集团有集团的城堡,各省有各省的寨子,甚至各地市还散落着五花八门的“土特产”系统。这些分散的“孤岛”,彼此割裂,沟通不畅。一场简单的业务变更,需要协调十几个部门,开发周期动辄数月;宝贵的系统资源,利用率不足30%;分散的数据资产难以形成合力,眼睁睁错失数据要素市场的黄金机遇。
在5G建设进入深水区、算力网络成为新基建核心、云计算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传统运营商正面临OTT厂商的猛烈蚕食。
中国移动,作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电信企业,承载着11亿用户的数据洪流,其IT系统的现代化已非选择题,而是关乎存亡的必答题。
01
破釜沉舟,改革“三板斧”直指核心
中国移动这次动了真格。祭出了直指要害的“三板斧”:
分拆角色:
将臃肿的IT信息技术中心一分为二。新设“数字化管理部”专司顶层设计、标准制定与监督,扮演“裁判员”;成立独立的生产运营中心,专注于技术研发与系统运行,当好“运动员”。这种角色切割,旨在破除国企常见的“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痼疾。
释放数据价值:
“梧桐大数据”平台的独立运营堪称神来之笔。在“数据二十条”政策东风下,这个估值超百亿的数据金矿——涵盖11亿用户行为、9亿物联网终端、千万企业画像——终于挣脱体制束缚,得以按市场规律进行专业化运营和价值变现。一座巨大的数据金矿大门正在开启。
重构决策中枢:
改革触及敏感的神经——原IT管理委员会职能被彻底重构。它不再仅仅是技术的“最高法院”,而是升级为统领全局的“数字战略中枢”,旨在统一技术路线,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确保在5G toB、工业互联网等关键战场形成合力。
02
前路荆棘,三大“拦路虎”虎视眈眈
改革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三大挑战横亘在前:
组织惯性之坎:
“地盘思维”根深蒂固。让习惯了各自为政、拥有既得利益的部门放弃“独立王国”,其难度远超技术攻关。某省公司老总的抱怨一语中的:“统一平台后,给领导做张定制报表都得层层审批!”打破部门墙,重塑协同文化,是首要难关。
数据定价与合规之痛:
“梧桐大数据”价值巨大,但如何定价?卖给谁?如何在激活数据价值与保护用户隐私、满足《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严苛要求之间找到平衡?缺乏清晰的数据定价机制和稳健的合规框架,数据交易市场只能是空中楼阁。
数字化部的定位之惑:
新设的数字化管理部如何精准定位?它既要有战略高度,又不能沦为纸上谈兵的“智库”;既要有效统领全局,又不能扼杀基层创新的活力。“这个度比走钢丝还难把握。”一位参与设计的专家坦言。
03
破局之后:从“管道工”到数字生态构建者
一旦闯过这些难关,中国移动将迎来脱胎换骨的蜕变:
创新引擎驱动:
独立的生产运营中心,可能孕育出运营商版的“华为2012实验室”,成为6G、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孵化器。
数据中枢崛起:
“梧桐大数据”平台有望成长为比肩阿里云的行业级数据中枢,释放数据要素的澎湃动能。
商业模式蝶变:
中国移动将从依赖“收话费”的传统管道商,跃迁为提供“连接+算力+能力”的综合服务商。网络切片、边缘计算、AI算法都将成为可售卖、可组合的“数字商品”,彻底改写运营商的估值逻辑。
04
这场IT改革攻坚战,没有退路
正如中国移动内部某位高管的振聋发聩之言:
“现在不改是等死,乱改是找死,唯有科学地改,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在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上,中国移动这次押上的不仅是沉重的IT遗产,更是未来十年的兴衰存亡。
刀刃向内,破釜沉舟,中国移动能否打赢这场“硬仗”,实现从庞大身躯到敏捷巨人的跃迁?时间将给出答案。
破茧的痛苦是真实的,但化蝶的壮丽,值得所有阵痛。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14K32GJ0511AUL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