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新友好建交35周年文化综艺电视节目《我们来了》Let's Go China在南宁正式启动。活动邀请新加坡华人家庭、大学生及专家学者代表团深入广西,通过沉浸式非遗体验、综艺化传播与跨界合作,打造新时代国际文化交流的创新范本。本次活动由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新加坡莱佛士育才学院、广西春艳民族艺术工作室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广西源航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共百色市委宣传部、百色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百色市教育局、中共百色市右江区委员会共同指导。
6月2日,42名来自新加坡的文化使者跨越山海抵达广西,成员涵盖儿童、家长、大学生及文化导师代表。
“以前只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表演,今天亲眼看到太震撼了!” 在当天的欢迎仪式上,首次来到广西的新加坡青年何昇航一踏入民族村,便被眼前热烈的场景深深震撼,只见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姑娘们一边唱着悠扬的山歌,一边将精致的绣球轻轻递到来宾手中。沿着村内小径前行,此起彼伏的山歌声中,芦笙、天琴等民族乐器的演奏声交织成曲,灵动的旋律如清泉流淌,让这名新加坡青年目不暇接,真切感受到了当地民族文化的鲜活魅力。
当晚,中新艺术人才联袂奉献了一场兼具民族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文艺晚会。由新加坡词作人李叶明、中国作曲家黄杰共同创作的“侨约八桂”主题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我们来了》(Let's Go China)率先登场,新加坡歌手 Kate、Mario 与中国尼的呀少儿合唱团的合唱,成为两国文化融合的生动注脚。
在歌曲表演环节,陈明珍、谭李陈深情演绎《想你的风吹到南宁》,以悠扬旋律传递跨洋情谊;黄春艳与尼的呀少儿合唱团的《壮美春江水》,用童声与唱腔描绘八桂山水画卷。民族艺术展演中,天琴郎艺术团的《天之琴》以古朴弦音诉说千年非遗传承;罗彩艳的侗族琵琶弹唱《侗族大歌》,以多声部和声展现侗族文化底蕴;高文静的欢歌串烧融合芦笙、铜鼓等乐器,奏响热烈的民族欢歌。
来自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的管金、邓东东等带来的歌曲联唱,以及David Chiang、马伊丽的小提琴演奏,为晚会增添了国际化艺术色彩。最后,广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女子合唱团等众多合唱团共同合唱《幸福满山坡》,将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记者了解到,在6月2日—6月7日期间,42名参与者将在广西深度沉浸体验当地文化,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以综艺节目的形式,通过亲子互动、家庭参与、专家讲解等方式,让新加坡友人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文化活动,在交流中增进情感连接。
同时,艺术交流、学术研讨及文化展览等多元形式的活动也将同步开展。
节目组透露,此次将以文化为主线、友谊为桥梁,精心雕琢3集、每集时长40分钟的文化综艺电视节目《我们来了》Let's Go China。该节目制作完成后,将于环球旅游频道进行首播,届时还会同步登陆央视频道、YouTube、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主流视频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热门短视频平台。通过多渠道、广覆盖的传播方式,构建多维度传播网络,向全球展现非遗魅力与两国友好情谊。
http://www.xinhuanet.com/finance/20250604/f70397c5e50b44389bf26420d152b76e/c.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