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平旷”的农业村庄,到“屋舍俨然”的现代民居,再到设施先进的旅游村落,浙江海宁的桃园村正将《桃花源记》中的理想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过去的桃园村曾是海宁的“落后村”,泥路坑洼、河道淤塞,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1999年,桃园村借由政策东风改建标准厂房,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实现村集体经济的扭亏为盈,随后村里的道路、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也随之“升级”。2020年,面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桃园村通过引进头部园艺品牌“塔莎”,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串起种苗培育、电商销售、文旅体验全链条,带动200多位农户实现就业,年带动村民增收超400万元。
图为金正华在塔莎园艺询问花农种植情况
桃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金正华表示:“土地租金加上就业机会,让桃园村的农业发展实现飞跃,通过几年的努力,桃园村集体收入目前达到860多万元,老百姓的人均年收入提升到了5.47万元。”
精神上的富足,更是村民幸福满满的底气。如今的桃园村生活便利设施完善,专业的足球、羽毛球场掀起全民运动热潮,文化礼堂“村民当家”刷脸可入,宜居的自然环境让民宿、村咖纷纷落户。9项国家级荣誉、40余项省级桂冠,见证了桃园村从“富口袋”到“富脑袋”的乡村振兴实践。“大多数家庭已经搬入了新农村,还有部分家庭在宅基地上建起了小别墅,非常美丽。”村民张利华说。
以文化为魂、产业为脉,桃园村走出了自己的路径,而新的“文旅之路”正被打通。近期,随着桃园共富市集正式“开市”,共吸引了近90个摊位入驻,村民摆出自家苗木、手作,游客选购文创潮品,孩童举着糖葫芦在人群中穿梭,热闹非凡。
“后续桃园将结合培训、花卉等产业‘请来’更多游客,逐步打响桃园的旅游口碑,为村民增收再开赛道。”金正华表示。(俞砚峰、吴劼伦)
http://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257386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