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市增城区一知名家居商场内发生群体性消费纠纷事件。据当地调查,232名消费者在顾家家居、欧铂尼等品牌门店签订全屋定制合同后遭遇商家违约,涉及未履行金额达896万元。涉事企业以"国补"政策为营销噱头诱导预付消费,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导致集体失约,引发政府多部门联合介入处置。
一、虚假“国补”承诺成诱饵:消费者预付款项难追回
涉事商家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期间,通过宣称"叠加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吸引消费者签订合同并支付全款或超额款项。例如某品牌推出的"39800元优惠套餐"需消费者先行支付全额费用,承诺完工后返还部分金额作为政府补贴。然而实际操作中,商家并未履行补贴条款且拖延施工进度,最终门店负责人失联、企业人去楼空。
多名消费者表示,在签约时合同明确标注"可享受以旧换新国补优惠",但后续发现相关补贴政策并不存在或未被实际申请。部分消费者支付8.5万元预付款后仅收到价值10万元的装修清单,本应退还的差额款项却因企业失联无法追索。
二、关联企业资金链断裂暴露经营风险
经增城区政府核查,涉事门店运营主体为林某军及其亲属控制的8家关联公司,其收款账户多达13个,涉及复杂资金流向。截至2025年6月,已有119名消费者选择集体诉讼维权,另有部分消费者通过品牌方先行赔付获得部分履约支持(共285.47万元)。
政府工作组已采取强制措施锁定涉事企业资产,防止其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并推动消费者与企业协商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涉事商场作为家居行业头部品牌的入驻平台,在资质审核、合同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失职,未能及时发现商户异常经营行为。
三、预付式消费监管漏洞亟待填补
该事件暴露出当前预付式消费市场的多重风险:商家利用政策术语制造营销话术,消费者因信任品牌效应和商场背书而放松警惕;商场未对入驻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合同条款中补贴承诺缺乏实质性约束机制。
法律专家指出,若商家在明知无履约能力的情况下仍诱导签订合同并收取费用,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增城区相关部门强调将加快诉讼进程,并对涉事企业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责,但消费者已付出高额的时间与维权成本。
总结:从"救火式处置"到系统性监管
此次家居卖场消费纠纷不仅是单个企业的资金问题,更折射出预付式消费领域长期存在的制度漏洞。尽管政府通过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品牌方兜底等方式暂时缓解矛盾,但要避免类似事件重演仍需建立事前防控机制:强化对商户资质和资金流动的动态监管、完善商场连带责任制度、明确补贴类营销话术的法律边界。消费者在签订大额预付合同时也应提高警惕,要求商家提供可验证的政策依据并保留完整支付凭证。
https://www.chinabgao.com/info/1272966.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