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冯梦龙村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文明的力量不断激活美丽乡村建设新密码,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并已连续两届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为传承弘扬冯梦龙文化,冯梦龙村建设了冯梦龙纪念馆、冯梦龙故居、冯梦龙书院、卖油郎油坊、冯梦龙山歌文化馆等一批公共文化空间资源,举办了冯梦龙文化旅游节、冯梦龙中秋灯会、冯梦龙廉政文化论坛、苏州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打造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身边好去处”。在传承弘扬冯梦龙文化的同时,冯梦龙村深入挖掘冯梦龙文化内涵,探索“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催化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
冯梦龙村花海
冯梦龙村积极打造冯梦龙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一条以冯梦龙文化为特色、以农文旅融合为业态的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一产三产主导,二产延伸”的发展模式。村内已建有多个农家乐、民宿和家庭农场,以及优质水稻、特色林果、休闲农文旅等产业。而随着更多人来到冯梦龙村观光旅游,也带动了农副产品、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的销路,促进农民增收。据悉,2024年,冯梦龙村共接待游客超91.2万人次。
弘扬时代新风尚,最是文化润人心。乡村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多了。冯梦龙村创新开展“梦龙新风集”暨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开办“传承”乡土——梦龙文化集、“情暖”乡情——定格幸福集、“播撒”乡言——田间宣讲集、“唱响”乡歌——山歌艺术集、“农情”乡风——志愿服务集五大“集市”,极大地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冯梦龙村在组建“德泽渊源 耕读梦龙”“小小梦龙文化推介官”等多支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梦龙新风集”乡风文明建设系列活动,评选“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邻里”等乡风文明典型,引导村民见贤思齐。该村已有3位村民获评“相城好人”,选树村级乡风文明户213户,充分释放了乡风文明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明乡风拂面,美丽乡村入画。提升良荡港湿地公园,打造百亩花海、农耕文化园等生态观光休闲空间;增加重点区域景观节点、推进生态河道治理、实施景观亮化和标识系统改造……近些年来,冯梦龙村还对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升级,已成功建成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19个市级特色康居乡村,钱埂上特色田园乡村目前已通过市级验收。
https://js.cnr.cn/qxlb/20250609/t20250609_527202205.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