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夏粮小麦收购工作
正在由南向北开展
今年的新麦不仅供应充足
品质也有所提升
市场价格有望稳中有升
新麦生产形势平稳,市场粮源供应充足,小麦面筋含量高,品质普遍好于上年,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全国小麦总产量预期仍将保持在历史高位,并且无规模性赤霉病、倒伏等情况发生,为保障市场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韩一军:小麦品质非常好,对新麦的上市,包括流通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收购积极性是非常好的促进和提升。今年,以小麦为主的夏粮收购量有多达8500万吨,比去年大幅提升。
专家告诉记者,今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价格为每斤1.19元,较去年每斤提升一分钱。在新麦集中收购的6月1日至9月30日,主产区小麦市场价只要连续低于最低收购价,中储粮就将按程序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将对小麦市场运行形成“底部支撑”,方便农民卖粮。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韩一军今年1到4月份,我国进口小麦只有106万吨,比上年大幅度减少了83%,为国内的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预期。国内的小麦价格稳中有升,为新麦的上市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环境。
专家表示,进口小麦主要用于国内市场品种调剂,在我国小麦连年丰收、国内外价差不断缩减的背景下,预计后期小麦进口量仍将呈大幅下降的趋势。
需求提升带动小麦市场价格有望稳中有升
小麦收购规模增加,带动市场需求提升。小麦都有哪些消费渠道,今年市场表现如何,来看专家的解读。
专家告诉记者,小麦消费主要分为制粉消费、工业消费和饲用消费。制粉消费主要用于制作小麦面粉,并加工成蛋糕、面包等食品,饲用消费则用于饲料养殖,工业消费主要用于酿酒、制作调味品等方面。今年以来,小麦制粉消费预计保持高位平稳,饲用消费有所增长,小麦总需求将有所提升。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韩一军从需求的角度,我们小麦最多的消费是口粮消费,也就是制粉消费。截至目前,中小型面粉加工厂的开机率将近33%,为过去三年来最好水平。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夏收粮油作物主要是上年秋冬季播种的小麦和油菜。小麦是重要的口粮,以小麦为主的夏粮占到全年粮食生产的比重约为四分之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韩一军夏粮的丰收,包括它的价格走向,实际上对全年粮食的价格走向有一个基础性作用。刚刚上市的新麦,它的价格是稳中有升的态势,为后续全年的粮食价格走势开了个好头。
小麦收获由“看天吃饭”转向“旱涝保收”今年以来,部分小麦主产区遭遇气象干旱。优质小麦如何抗旱稳产?应对不确定天气的底气来自哪里?
今年以来,我国河南、安徽、陕西等局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针对局地旱情,我国5320余处大中型灌区充分发挥抗旱保灌主力军作用,累计灌溉面积近3亿亩,冬小麦主产区受旱较为严重的河南、陕西、山西等省386处大中型灌区累计灌溉2713万亩,灌水量超过30亿立方米,为保障夏粮丰收提供了坚实支撑。
专家告诉记者,作为受天气影响最大的农作物之一,小麦的成长周期要经历一年四季,并克服旱涝、病虫害等困难。为了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充足,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四良”融合,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韩一军在七八年前,甚至十年前左右,我们机收的损失率达到4%到5%,现在全国普遍控制在2%以下。
随着越来越多优质新麦上市,下一步,各地将积极做好小麦储备收购工作,为小麦市场注入新活力。
https://news.cctv.com/2025/06/10/ARTIXm0IKN2HLh5Fs9GymlMn250610.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