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不“苦口” 餐饮更健康
——2025铜川药膳厨艺大赛侧记
本报记者 王艳 张创
参赛选手在制作菜品
市民品尝药膳
评委为菜品打分
“茯苓土豆包、古法陈皮牛肉、党参养生菊花豆腐,光听菜名就让人垂涎三尺!”6月10日,由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中医药发展中心、市总工会、市工商联主办,新区商务局、耀州区经科局、王益区商务局、印台区经科局、宜君县经科局、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承办,铜川大厦实业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铜川药膳厨艺大赛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来自全市的25家企业及64名个人选手同场竞技、各显其能,吸引众多市民打卡品尝。
大厨们巧用黄芩、茯苓、当归等中国传统中药材与膳食相结合,制作出了色香味俱全的药膳大餐,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健康养生。
“中药入膳,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口感,还具有养生的功能,可谓一举两得。”来自铜川大厦的面点师李露露对记者说,“我们今天带来的茯苓土豆包,将包子做成刚挖出来的土豆形状,搭配茯苓和宜君核桃泥等食材,具有调理脾胃、促进消化的作用,美味又健康。”
“今天我们制作的药膳里主要有当归、白芷等中药材,比如说这道养元羊肉汤,就具有补血、祛风的作用。”来自耀州区石柱饭店的厨师乔春迎说,“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作为一名厨师自然也要懂得‘药食同源’的道理,未来还有更多药膳等着我们去发掘。”
参赛选手们凭借精湛的烹饪技艺以及膳食养生的健康理念,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围观群众连连称赞。
“这刀工,简直是在绣花!”市民王菲踮着脚,视线越过人群,紧盯展台中央。“比赛现场,不仅能欣赏到大厨们行云流水般的烹饪技艺,更能近距离感受药膳文化的独特魅力。”
刚刚品尝完药膳的市民何玲玲赞不绝口:“党参养生菊花豆腐这道菜,不仅刀工好,制作出的菊花造型非常漂亮,而且味道鲜美,同时又兼具养生功效,让人回味无穷。”
“妈妈,这个甜甜的!”小女孩豆豆举着试吃的药膳糕点,嘴角还沾着山药泥。她的母亲刘女士笑着说:“养生糕点特别符合娃的口味,用山药做点心,对脾胃虚弱的小孩子特别好。”
药膳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承载了民族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丰富的内涵。作为药王孙思邈的故里,铜川本身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举办药膳大赛意义重大,通过这次活动,既能弘扬药王文化,还能让大家知道如何能吃出健康。”铜川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解锋说,“此次活动通过深入挖掘本地道地中药材,创新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药膳菜品,实现药材与食材的融合。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开展特色菜品创新研发工作,全面提升我市餐饮产业的影响力,促进消费升级,带动行业发展。”
一场药膳比赛,是铜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具象化表现。多年来,我市依托药王文化和资源优势,建机制、兴文化、强链条,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中医药发展之路越走越实,越走越宽广。
http://www.cn.shehuinews.com/platform/ma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