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城五条岭烈士陵园,一张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学子复原的AI画像,让77岁的刘兆楼老人与牺牲78年的哥哥刘兆中“重逢”。画像中的烈士身着华东野战军军装,右嘴角微微上扬,与刘兆楼记忆中的兄长如出一辙。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接力。
血色青春:18岁的遗愿与78年的等待
1947年冬,盐南阻击战打响,18岁的刘兆中在战场负伤后,将担架让给战友,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彼时,弟弟刘兆楼尚在襁褓,对兄长的记忆仅存于母亲临终前的低语:“他怀里还揣着半块没吃完的饼……” 2024年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红色记忆·寻亲小分队”在盐城走访时,从村民口中听到这段故事。团队负责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夏开楠回忆:“老人颤抖着描述哥哥的容貌,我们决定用技术填补这份遗憾。”
技术突围:从“手绘草图”到“AI重生”
刘兆中烈士未留下任何照片,仅有家属口述的“高颧骨、厚嘴唇、右嘴角微扬”等模糊特征,这给烈士画像复原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团队成员决定采用“手绘+AI”双轨模式:先手绘初稿,再用AI精修。
手绘初稿阶段,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志愿者,根据刘兆楼描述的烈士容貌特征,结合亲属照片,先描绘出基本形象,再与家属反复沟通调整,不断完善五官造型与比例,先后修改二十多版才最终定稿。
接下来,结合中国军服数据库中1947年华东野战军军装样式,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模型等AI技术进一步完善烈士画像,生成烈士的数字人模型,赋予其更加生动的神态。
最后通过Wav2Lip算法,让数字人用灌南方言“诵读”家书:“阿弟,木棉树开花了吗?”
历时3个月、23次反复修改,当刘兆楼看到AI生成的动态画像时,泣不成声:“哥,国家安好,咱家的木棉树年年开花!”
情感共鸣:从“无名”到“永生”
项目的意义远超技术本身。刘兆中烈士的AI画像被制成动态视频,在“云祭扫”平台播放超50万次,收到2.3万封“数字家书”。一位网友留言:“原来课本上的‘英勇牺牲’,是一个弟弟等了78年的拥抱。”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红色基因的传承。团队成员陈雨萌在项目期间提交入党申请书:“描摹烈士面容时,我触摸到了信仰的温度。”
时代答卷:职教人的历史使命
“我们不仅是技术的探索者,更是红色记忆的守护者。”项目指导老师张莹动情说道。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将盐城五条岭烈士陵园列为“行走的思政课堂”,每年学校都会在此开展沉浸式教育——学生们手持烈士画像,面对五条长岭庄严宣誓:“以技报国,不负英魂。”8年来,全校一百余名学生党员、千余名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为烈士寻亲”“为烈士画像”“宣传烈士事迹”等实践活动淬炼党性、坚定信念,足迹遍布9省24市,其中多人毕业后主动投身基层工作,让红色基因从课堂扎根大地。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负责人毛文娟表示:“从黄炎培先生‘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职教报国理念,到新时代‘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技术兴国使命,南工人始终与祖国心连心、共命运,艺术学子们用画笔修复历史记忆,用代码连接未来动能——这是我们职教人对‘何以传承’的深情作答。”如今,项目模式已延展推广至浙江、山东、广东等省市,与17地共建实践基地。正如五条岭守陵人卞康全所言:“烈士没有名字,但他们的牺牲让盐城有了脊梁。”
http://www.zgitkj.cn/keji/8104991.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