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继花都区集群街2号老旧小区实现“原拆原建”后,作为传统中心区之一的越秀区也将展开这方面的探索。记者了解到,越秀区共和村片区目前正进行意愿摸查工作。但从记者走访的情况看,当地居民对该片区原拆原建的行动看法各异,想要推进这项工程难度不小。
物业发出旧改倡议
走进越秀区共和村片区共和三巷,多栋楼宇大门上张贴的《致共和村业主的一封信》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信中称:共和村房屋年久失修、公共设施老化、消防隐患突出、停车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影响居住安全和社区活力。此次改造将通过系统性规划,为居民创造更安全、更宜居的现代化社区环境,因而发出共建美好家园的倡议。启动改造需获得90%以上业主的表决同意,因此,小区的物业服务方将与业主们沟通。
一些业主告诉记者,他们已接受物业工作人员的访谈,且收到了物业发放的房屋原拆原建意愿摸查表。据介绍,这份表格摸查了业主的房屋情况以及参与改造意愿,其中改造意愿一栏分为同意出资改造、不同意出资改造及原因、未明确表态及原因共3类。
对于同意出资改造者,摸查表还列出了按成本价出资的4个档次,即3000-4000元/平方米、4000-5000元/平方米、5000-6000元/平方米及6000-7000元/平方米。以一套50平方米的原有房产来算,若拆掉重建,业主最高需支付35万元、最低支付15万元。
业主对旧改意见不一
越秀区共和村,从地铁5号线杨箕站F口出来,步行两三分钟即可到达。记者近日走访看到,该片区临街商铺林立,还有医院和“广铁系”等优质学校配套,居民生活非常便利。
然而,这里的房子饱经沧桑,外墙涂刷的黄色涂料已经脱落,有的地方发黑发霉,附近还裸露着众多电线。根据房产经纪人的介绍,这些房子比较老旧,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房屋渗水漏水现象很常见。
对于这些“老态龙钟”的房屋,业主们是否愿意原拆原建?记者走访发现,业主们意见各异。
一部分业主考虑到拆建可能带来的变动和大额出资,不同意拆建。一名60多岁的业主直言,这里是他父亲的房子,父亲已经90多岁,不愿意再动了,因此不同意拆建。另一名高龄奶奶表示,如果要拆建估计得出二三十万元,可能不考虑。
当然,也有一部分业主非常同意拆建。例如一位阿姨说,自己的孙子在旁边幼儿园读书,希望以后的居住环境能更好一些,因此他们一家都同意拆建。住在该社区20多年的林先生也表示,赞成拆建,用二三十万元能换来更高价值的新房,很值得。
对于此次原拆原建的计划,一些居民也持怀疑态度。“这里几乎每年都有消息说要拆迁,从来没实现过。”一位大叔对记者说。
该片区原拆原建的消息出街后,也影响了买家市场,近期有一些买家快速买入这里的房产。“他们认为原拆原建后,这里的房产能升值数倍。所以现在买下,希望能‘搏一搏’。”优家置业经纪人小梁向记者介绍,该片区有业主也趁势调高了放盘单位的售价。
记者走访了解到,共和村片区在广州房地产市场可谓经典般的存在,房地产业内热议的“老破小”房产在这里比较集中,但身价相对坚挺。目前,共和村片区的二手房放盘价为每平方米5.5万元至6.5万元,如果学位被占用则价格相对低一些。
小梁举例说,附近一套32平方米的南向电梯房,放盘价为155万元,因学位已被占用,价格相对较低,“但如果学位没占用,放盘价会达到200万元左右”。
另外,记者查看房产平台贝壳网成交数据了解到,今年以来至6月份,共和村片区共有14套二手住宅成交。其中,单价最低的为共和南路一套两房,楼龄40年,毛坯,成交价约为每平方米3.2万元;单价最高的为共和路一套两房,楼龄32年,带装修,成交价约为每平方米6.4万元。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506/18/139995_54837354.htm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社会新闻网”(shehuinews.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社会新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国社会新闻网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