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读初二,我特意在多个手机应用上开启未成年人模式,但没过几天孩子就找到了‘窍门’:卸载软件后,用家里老人的身份信息重新注册,或者干脆和同学在别处租用成年人账号……”据山西省太原市消费者侯婷(化名)反映: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家长花心思设置了未成年人模式,为什么还能被孩子轻易解除?(据《人民日报》报道)
2025.07.24近日,江西南昌一乘客在社交平台吐槽,乘坐网约车时遭遇司机加收“空调费”,事件曝光后迅速引起社会关注。根据遭遇加收“空调费”网友提供的图片,该名收取“空调费”的网约车司机在汽车座椅后写明,开启空调小于2公里收费2元,20公里以上则要收费5元。同时,该车用黑体字标注,开启空调属于“按需,自愿购买,绝不强制消费”。(据央广网报道)
2025.07.22近日,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针对广东一地区检察院办理并判决生效的涉老诈骗刑事案件,向法院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依法要求被告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作出超1500万元的惩罚性赔偿。目前法院已受理该案。(据中国消费网7月10日报道)
2025.07.18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开发的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聚焦激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吹哨人”机制,畅通从业者及关联人员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线索的渠道,与“全国12315平台”形成联动,推动构建全民参与、全程监督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据7月7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2025.07.17最近,一场外卖补贴大战在社交网络引发热议。淘宝闪购率先宣布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随后京东、美团等平台纷纷跟进,推出大额优惠券。消费者们纷纷晒出“战果”,一杯奶茶不到3元,一顿大餐仅花6元,这样的低价让人心动不已。然而,在这场看似皆大欢喜的“狂欢”背后,却也隐藏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025.07.164岁孩子就能下单、5岁孩子欠款千元、13岁少年赊账8000多元……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电商平台面向用户推出“先用后付”“免密支付”功能,却未及时设置“防火墙”,导致未成年人在电商平台上频频0元下单,有的家庭甚至因此背上债务。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未成年人通过“先用后付”购买商品200件、总金额8000多元,而家长毫不知情,事后平台拒不取消订单并要求补交欠款。(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2025.07.15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多地抓住机会,结合热门影视剧、电影推出全新主题游路线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成为今年文旅消费的新亮点。在西安的主题街区,真人互动随处可见。自从《长安的荔枝》热播,街区专门布置了荔枝树景观,游客还有机会邂逅“荔枝使”,听他讲述剧中从岭南到长安运送荔枝的故事。(据7月7日《央视财经》报道)
2025.07.14《消费纠纷行政调解服务规范 市场监管领域》(DB11/T 2443—2025)地方标准近日发布,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针对消费者跨区域维权中程序有差异、成本增高等痛点,在实施的时效、覆盖面及司法保障的主动性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改进。(据7月3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2025.07.11随着高考结束,不少高中毕业生选择在这个暑期学车考驾照。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各地驾校报名火热背后,暗藏低价引流、包过承诺等陷阱,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非常容易“踩坑”。(据7月2日《法治日报》报道)
2025.07.10